宿敌《关于民主的一些思索》

2023-03-13 00:57:34 影评 2022 剧情 电影 印度 宿敌

前半部分到大学生暴动一直把事情的起因埋藏在民意的疯狂之中,以为又是一部平庸的历史映射片。到后面是大大震撼我,从观影体验上前面越看越有一种不想看的感觉,让人很迷惑但又不得不跟着没理由的剧情往下走。正是前面铺垫的足够长,后面密集的思考和法庭真相的深度才得以彰显。我一直很警惕疯狂的民意但又深陷怀疑,这部片子给了我部分答案。

“多数人的暴政”让我看到类似的行为都很犹豫,一方面在怀疑自己应该认同大多数人的行为,一方面内心又充满不适,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认同大多数人的理由。

对于民主问题,这部片子让我想清楚了一些问题的关联。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历史的进程中,似乎那些艺术和那些伟大的思想才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代表,但当我上学时初听托克维尔对于贵族制社会和民主制社会的区别的时候,托克维尔说明了贵族制社会虽然社会形态等级森严,但是却创造了殿堂级的文化和艺术,而民主制的到来却让人类文明似乎少有那些黄金时代的人类文明的璀璨。这一度让我怀疑民主的价值,诚然民主会带来多数人的平等,但是如果民主的社会是为了实现一个平庸的社会的时候,那这样的人类进程能称作进步吗?

诚然,我也说服自己思考现代文明在科学文化技术上,对以往社会的超越,说服自己认为两者的历史基础线都不一样,是没有可比性的,甚至也许现代科学文化是古代数量级的增长。但是核心的东西在现代真的又有质的飞跃吗?被称为经典的前现代艺术和哲学,那些巨匠大拿,似乎仍旧在供后人仰望。

那么民主制社会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反观现代社会的伪民主,混杂着太多不民主的制度,大大小小方方面面,我们并看不见真正的民主在哪里?互联网的信息公开,有一种所有人都在讲话,却感觉又什么都没说的印象。而线下众生的权利包庇、官场人情、熟人乡土,又更像是民主社会的阻碍。民主又成为了形式,俨然一副没有灵魂的大骨架,巨大无比又空空荡荡。而这些主观的体验,时时刻刻让我在保持怀疑,思考那个民主第一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部片子的好,对我而言在于它放置了很多真实的民主历程。大学生暴动最开始就是一种被多数人的暴政裹挟下的无脑民意,易于煽动,不问真相。多数人,这是民主最大的武器,也是民主最大的深渊。而后当程序正义对簿公堂,理性成为了民主逃离深渊的灯塔。民主如果说有幼稚和成熟之分,那么多数的理性,才会走向真正的民主。而这个多数人理性的过程,注定漫长无期。但仍旧是让人充满希望的。但为什么会有希望,下面就是民主社会的第一性原因—极权主义导致的恶。

虽然民主社会也是集权,但是是反映每个个体的“集”,但贵族制种种是极权,是一种投射个人于群体的权力,是为“极”。只有意识到极权的毁灭性和方向的两极化,才能认识到那些托克维尔所言的贵族制与民主制文化大放异彩和平等带来的平庸衰落的根本问题,我很向往那些充满伟人的时代,所以总是想不明白与艺术和文明相比,民主社会的那个第一性的意义在哪里。极权反映的是个人或者领袖的意志,极权可以达到更好的文明,也可以是更好的文明,但与更糟糕的文明来比其也是一样的。极权在某些方面会创造时代的群星,但也在某些方面让人性坠入无底的深渊(给文明以岁月,还是给岁月以文明)。极权对人类进程的方向可以说是两极化的,而两极化就意味着没有方向。极端总会让文明反复横跳。但民主社会的集权,虽然到达理想民主的阵痛要持续很久,但未来却是单向的,即使是一种保守的,但也不会出大错的向前行走。理性的人不会选择赌博,所以民主是最后的结果,当然也并不意味着贵族制(或类似说法)的否定,只是因为时间一往无前的流淌,人类无法再次涉足历史的河流。

题外话想到一个老词汇,文化堕距,以此延伸有了点新思考。科学技术总体上是少部分人的创造,科学的极权似乎更易于发生。文化制度已经进入民主进程,科学是否也会进入这样一种平庸化但不会出大错的保守进程?技术爆炸的颠覆性,人类是否足以承受?物理学进步带来的核武的毁灭性,足以说明科学极权进程产物的毁灭一面,当然只是其中具有毁灭性的一面,与贵族制的讨论一样。那么科学是否会拥抱平等,以一种平庸的进程,实现文明的长久存续呢?

后记:思想会流动,不喜可论,勿喷。

2 复制